退役军人学院特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张黎明作专题讲座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4


11月12日,在188比分直播:奉贤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内,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激荡人心。为深化“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与应用”学院特色课程建设,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内涵,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国家安全、支持强军实践,上海退役军人学院特地邀请了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张黎明作题为“谁是最牛的创业团队?——从中国共产党苦难与辉煌的创建历史简析”的专题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杨海燕主持,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师生及校党校党员发展培训班学员等共220余人参与活动。现场听众在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中,在历史叙事与现实使命的交织中,感受信仰的磅礴力量。


张黎明以“创业者”视角重构党史叙事,将中共一大代表的惊险赴沪、南湖红船的紧急转移、会议文件的生死时刻等细节,转化为“创业初期克服重重困难”的生动隐喻。他特别指出,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而中国革命从建党到建国恰好28年——这不是巧合,而是一代青年用生命验证的“创业周期律”。这一数据将历史逻辑与青年使命紧密关联,为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成长轨迹提供精神坐标:从军营淬炼到校园深造,同样需要以“创业者”姿态迎接人生新征程。

作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一大会址的接待者,张黎明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将一大会址称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的深刻含义。他回忆起习近平书记那亲切而坚定的话语:“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这不仅是一句饱含深情的政治嘱托,更是对红色基因代际传承的殷切期许。结合自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采访经历,他向退役大学生士兵发出铿锵号召:“穿上军装,我们就是战友;脱下军装,我们仍是祖国的忠诚卫士。军装虽脱,但军魂永驻!你们的战场从边疆转向校园,但守护祖国的使命从未改变。”张黎明也勉励在场青年学子,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宝贵时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最后,张黎明勉励在场学员要以党的创建史为学习契机,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学习与工作中强化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他强调,新时代青年应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专家讲座圆满落幕之际,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兰英向主讲嘉宾致以诚挚谢意。她指出,张黎明馆长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史料积累和生动的案例场景,极富感染力地为我们全景式再现和解析了中国共产党那段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创建历史,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她勉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退役大学生士兵,更应该加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自身专业思考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主动作为。学院也将以此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深化,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兵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在精彩讲座之后,来自上海退役军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三位同学分别分享了他们的深刻感悟。吴有声同学表示,张黎明以“创业团队”视角带领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征程,从南湖红船到古田会议,从长征突围到新时代强军,让他深刻理解了“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历史经验的传承,更是军队能打胜仗的“精神利刃”。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他既为军队的荣光所震撼,也深知要接过“红色接力棒”,把强军信念融入日常,守护家国安宁。

梁哲闻同学认为,张黎明馆长讲述的我党“最牛创业史”令人心潮澎湃。十三位平均年龄28岁的先驱,在昏暗油灯下点燃民族复兴火种,他们怀着救亡图存的初心,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创造了伟大伟业。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学子,应从党史中汲取力量,接续“创业”精神,在新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

袁千琳同学也提到,张黎明讲述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让人印象深刻。了解中共一大背后的故事,她深感震撼,意识到真正的历史远比想象中深远,建党胜利背后是无数先驱的苦难与牺牲。她提醒自己学习党史时要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前人共情,寻得信仰。作为新时代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防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摄影:上海退役军人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